加拿大老艺术家莽闯币圈
-
作者帖子
-
2025年8月15日 下午3:49 #13718
Editor
管理员周五的夜晚,手机荧幕在昏暗的房间里突兀地亮起,一条信息跃入眼帘:“大哥明天下午有时间吗?一点在近你家的Tim Hortons,老地方出来喝杯咖啡,我有要事求教。“指尖轻点,一个简短的“Ok”发了回去。
发信人是阿顺,我相交多年的朋友,一位纯粹的艺术家。他比我小几岁,在加拿大扎根二十余载,除了初来乍到时短暂教过学生,毕生心血都倾注在画布之上。我们的交集,多在社区活动、画展开幕式或艺术家的小聚中。他对区块链、比特币、挖矿这些名词,如同对另一个维度的语言,全然陌生,一片空白。
今年二月,他的一个电话曾让我颇感意外。电话里,他语气带着艺术家的好奇与急切,询问我正捣鼓的“艺术家3.0”NFT项目究竟是何方神圣。于是,就有了那场在Tim Hortons的初谈。
Tim Hortons,这枫叶国度的国民咖啡连锁,早已超越了饮品店的范畴。它是老友叙旧的据点,是邻里闲聊的客厅,甚至,是保险经纪签下大单、地产中介敲定合约的“商务中心”。城市里的店面,如同永不停歇的城市脉搏,24小时跳动着,只在圣诞日短暂沉寂。
二月的多伦多,银装素裹的世界。那天虽无新雪飘落,但停车场上,铲雪车堆起的雪丘占据了四分之一的领地,像一座座微型的白色堡垒。我找了个稍远的车位停下,推门而入。尽管离约定时间尚早,阿顺的身影已清晰可见。他坐在惯常的角落,两杯咖啡静静置于桌上。
“谢谢!”我走过去坐下,目光落在那杯属于我的咖啡上,“你怎么知道我要喝什么?”“Double double,”他答得干脆,带着一丝了然的笑意,“中国朋友不都点这个吗?”
确实,在加拿大,一杯咖啡的选择,无声地诉说着你对这片土地的融入程度,隐约映射着你的社会身份、职业轨迹与生活习性。Tim Hortons的咖啡文化,俨然成了加拿大生活方式的一面镜子。
我笑着告诉他我通常点的口味。他立刻起身要去换,被我拦下:“不用麻烦,你点的这个我也能喝,习惯而已。就像在国内茶楼,你要菊普,上来一壶香片,难道就不喝了?偶尔换换,说不定别有风味。”
阿顺,这位一生只与画笔颜料打交道的艺术家,对传统艺术嫁接NFT的可能性,充满了纯粹的激动与探索欲。我们那天聊了很多,画布如何变成数字藏品,艺术的价值如何在虚拟世界流转。
谈话间,他象是随口一提:“对了大哥,你之前说的那个『挖矿』……听起来有点意思,我也想试试看?”
于是,我尽量用最平实的语言,勾勒出一个轮廓:如何购买矿机,如何购入稳定币作为“燃料”,如何将它们投入矿池开始运转——一个币圈入门者需要知晓的最简路径。
第二天下午,熟悉的Tim Hortons角落,咖啡香气依旧。我帮他一步步设置好加密钱包,买入矿机。当荧幕上显示矿机开始运行的图标亮起时,时间定格在2月17日。
此后的一个月,风平浪静。阿顺只在遇到操作卡壳时,发来几张截图,附上几个字的疑问。令人意外的是,他总能凭借这些“只言片语“自己摸索出答案。对于一个年过花甲、此前对币圈完全懵懂的艺术家而言,这份上手速度,实在出乎我的意料。
这次他发来的周六邀约,是我们近五个月来的第三次“老地方”相会。
七月,多伦多步入迷人的爽夏。天空是澄澈无垠的蓝,没有一丝云彩搅扰。路边的花草开得肆意,色彩浓烈,空气中浮动着草木特有的清新气息。我比约定时间稍早抵达,刚推开咖啡店厚重的玻璃门,目光越过攒动的人头,就看见阿顺从座位上猛地站起,用力向我挥手。他脸上洋溢的喜悦是如此生动,眼中迸发的激动光芒,像投入湖心的石子,至今仍在我脑海中漾开涟漪。
我刚走近桌旁,他一把抓住我的手,另一只手指向桌上那杯大号咖啡:“你的咖啡,买好了!Extra large, dark roast, two cream only,没错吧?”声音里带着一丝邀功般的确认。
屁股还没坐稳,咖啡杯沿都没沾上嘴唇,他已经迫不及待地将手机推到我面前,指尖点着荧幕上一个挖矿应用的界面:“大哥,快帮我看看!现在能提多少?怎么换成真钱?”他的语气急促,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
我的目光落在荧幕上跳动的数字上,心头掠过一丝真正的惊异!应用界面清晰地显示着:190台矿机正在运行,累积挖出的代币已逼近十万枚!按当前市价折算,价值稳稳超过七万美金!


“我记得你最初只买了八十台吧?”我脱口而出,带着疑惑,“后来又加了一百一十台?”
“没有!”他摇头,眼中闪烁着精明的光,“我只另外买了三十台,单独开了一个App账户。然后,每五天,我把新『生』出来的六台矿机,从那个新账户『转移』到这个主账户来。这样操作,”他伸出两根手指比划着,“既不影响原来主账户矿机120天后到期提款,又能让主账户的矿机数量稳步增加,像滚雪球一样!”
我抬起头,重新审视眼前这位毕生沉浸于色彩与线条、对区块链底层逻辑曾如听天书般的“老白”。这策略……如此老练?他捕捉到我直勾勾的、带着探究意味的目光,那份得意和成功感瞬间又浓烈了几分,嘴角抑制不住地上扬:“不是大哥你教我的吗?矿机是一次性投入,想降低成本、放大收益,就得靠『复投』——用自己矿机『生』出来的新矿机再投入生产!”他顿了顿,补充道,语气像个精明的会计师,“我仔细算过,这样『自产自销』复投矿机,每台的实际成本摊下来不到29美金。要是全在一个App里复投,虽然也行,但所有矿机的到期日就会跟着新投的延后,不划算!我这样分账户操作,两头不耽误,效率最大化!”
一股混合着由衷喜悦和微妙调侃的情绪涌上心头。我看着他,故意拖长了调子:“阿顺老弟啊……我现在严重怀疑,你这『艺术家』身份是不是个幌子?老实交代,年轻时候是不是偷偷搞过精算?”
他立刻笑着摆手:“大哥!你可别笑话我!跟你比,我这点小聪明算啥呀?现在想想真是后悔!“他的表情带上了一丝追悔莫及的懊恼,“记得八九年前,在你公司搞艺术家聚会那次,我就看到角落里那些嗡嗡响的计算机,你还告诉我是『矿机』!要是那时候就跟着你挖矿,现在不也跟你一样日进斗金,万事无忧了嘛!”
没等我插话,他话锋一转,声音里又充满了那种初尝甜头的自豪和得意:“外面很多人不懂挖矿,总觉得这是多高深的高科技,门槛高得吓人,普通人根本玩不转!“他越说越激动,声音不自觉地拔高,引得邻座几位客人侧目。他接收到我提醒的眼神,迅速扫视了一下四周,意识到自己成了焦点,连忙凑近了些,压低了音量,但那份得意和斩钉截铁的语气丝毫未减:“依我看啊,这个叫TrendX的AI挖矿,本质上就是个『高息定期存款』!跟银行定存比,区别无非是期限短多了,才120天,四个月都不到!但利息?天差地别!”他伸出右手,三根手指竖得笔直,停在半空,脸上绽开一个极度夸张却又无比满足的笑容,“我算得清清楚楚,120天到期,稳稳当当拿回三倍本金!大哥,你们币圈那些隐形富豪的故事,什么一夜暴富,一本万利,我以前当传说听,现在看来,是真的啊!”
他还在滔滔不绝地抒发着感慨,分享着喜悦。我的思绪却飘远了,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一个艺术圈浸淫半生、对区块链曾毫无概念的“老白“,怎么能把TrendX这个AI挖矿的本质,总结得如此一针见血,清晰明了,简洁到位?——“挖矿就是120天的高息定期存款”。这个定义,精准得可怕。
没等我从这层认知冲击中完全回神,阿顺已经急不可耐地敲着桌面:“大哥!大哥!别想那么多了,快!先告诉我,现在怎么提现?钱怎么到手?”
我收敛心神,开始一步步指导:“首先,把到期的币从挖矿App提回你的个人加密钱包。然后,从钱包转到支持XTTA交易的交易所。如果你想现在卖掉,目前交易所的报价是每个XTTA大约0.32美金。当然,”我补充道,“你也可以挂个限价单,比如设0.35或者0.4再卖,可能赚更多。毕竟XTTA是矿币,有实际应用场景支撑,加上它本身有通缩销毁机制,长期看价格趋势是向上的……”
我话还没说完,他手指已经在手机计算器上飞快地点了起来,几乎是同步报出了结果:“那我这次到期能提的14000多个币,现在全卖掉,就能到手差不多五千美金?” 他的眼睛亮得惊人。
“没错!”我给予肯定的答覆,“加密世界的变现,就是这么简单直接。”
他立刻又埋头算了起来,几秒钟后抬头,眼中闪烁着规划未来的光芒:“按我现在拥有的矿机总量,每天新产出的币,价值就超过七百美金了?如果我每天只拿出两百多美金『复投』维持运转,那剩下的……每天净收益能有五百美金左右?”他求证似的看着我。
“是的,理论上是这样。”我点头确认。
“哈哈——哈哈哈——!”一阵发自肺腑、畅快淋漓的大笑猛地从他喉咙里爆发出来,引得整个咖啡厅的目光瞬间聚焦到我们这一桌,连刚推门进来的新客人都循声望来。“江湖传言果然不假!跟着大哥搵食,一定发达!梦想成真了!”他拍着大腿,笑声在略显嘈杂的咖啡厅里显得格外响亮。
笑声过后,是短暂的、略显尴尬的安静。我们都意识到了周围好奇或被打扰的目光。他和我默契地同时收声,端起咖啡杯,各自啜饮了一口,掩饰着刚才的忘形。
我放下杯子,换了种更为沉静的语气,声音压低,语速放慢,带着一种过来人的审慎:“阿顺,你千万别这么想。”我直视着他的眼睛,“你是我在币圈这么多年,遇到的最最幸运的小白。币圈机会是多,但陷阱更多,深不见底。你这纯粹是运气!而且是超级好的运气(And very lucky)!” 我加重了语气,“进入币圈,投资加密货币,并非像常人说的那样,只要『有认知』、『懂底层逻辑』、『跟对人』就能发财。最核心的,是你自己是否『有缘』,是否『有运』!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无论历朝历代还是各地乡音,说法或有不同——行运、走运、交运——动词各异,但核心都是一个『运』字。命中能得多少可支配之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当运的『运程』。”
我顿了顿,整理着思绪,试图把这玄妙又现实的道理说得更透:“我们可以把它粗分为六种运势:1)《无缘》机会在眼前也视而不见。2)《无运〉机会来了也抓不住。3)〈庸运》平平淡淡,小有收获。4)《墓库运》得而复失,遭遇横祸。5)《恶运〉血本无归,甚至引火烧身。 在币圈这个瞬息万变、大起大落,充满无限的机会,但又到处布满着陷阱的圈里,这六种运表现得尤为淋漓尽致!一切,真的在于你自身的『财』运是否当令。”
看他若有所思,我继续举例:“你看比特币,诞生十几年,涨了何止万倍?谁都知道买它大概率能赚钱。可为什么至今全球真正拥有它的人,比例微乎其微?而在曾经拥有过的人里,能牢牢拿住至今的,更是凤毛麟角?做项目更是如此,没有财运护体,金山银山也留不住。每年接触的项目,少说几十个,多则成百上千。99%是什么?资金盘、韭菜盘、传销盘、赌盘、杀猪盘!讽刺的是,大多数人面对真正的好项目,要么视若无睹擦肩而过;要么投了点小钱就日夜惶恐,恐惧得睡不着觉;而对那些明摆着割韭菜的盘子,却偏偏能鼓足勇气,深信不疑地往里冲!你想想看,“我话锋指向他,“为什么你认识我这么多年,十几年来,从不找我谈挖矿、谈投资加密货币?偏偏就在今年二月,是为了搞懂NFT,却阴差阳错一头扎进了这个TrendX的AI挖矿?而且一上手,就把这项目的逻辑分析得如此透彻,收益算得如此精细?这恐怕不是你一个艺术家的本能直觉能办到的吧?唯一的解释,就是百分之一百的运气!纯粹的运气眷顾了你!”
“再说TrendX这类挖矿项目,”我拿起手机点开应用,“市面上多如牛毛,每天都有新矿上线。但真正能赚钱、能持久运转的,可能几年也就能撞见一两个。四个多月前,向我咨询过这个项目的人,少说也有几百个。最终只有三分之一的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进来。那些擦肩而过的,就是典型的『无缘』。有些人进来时满怀憧憬,却连挖矿是什么都没搞清,遇到点小波动就全是埋怨和诅咒,直接停止『加燃料』(存款),甚至像当年买比特币矿机的人,机器买回去嫌电费贵,连插电都懒得插!这就是标准的『无运』——机会给了你,你却没有承接的运道!”
“第三种『庸运』的,还算不错。这些人大多比较踏实本分,知道挖矿是个周期性的活儿,需要耐心。所以到了今天,基本都开始有正常的、像你算出来的那种三倍收益了。虽不至于暴富,至少能细水长流。”我的手指划过手机荧幕,点开排行榜,“当然,也有少数人,投了,也坚持了一段时间,结果遭遇钱包被黑客入侵盗币……这就是交了『墓库运』,飞来横祸,得而复失。”
“更有甚者,是『恶运』。”我的语气变得凝重,“有人在这个矿机项目里投了上百台,运转中途又听信了某个花哨的『高回报』韭菜盘。为了筹钱冲进去,不惜把这个明明在正常产出的矿机亏本卖掉套现。结果呢?四个月过去,他卖掉的那个矿机项目开始稳定收益了,而他转投的那个韭菜盘,不到三个月,跑路了!黄了!血本无归!这些人里,有像你一样的小白、老白,有八九年前就入行的老矿工,甚至还有在币圈摸爬滚打六七年的『老战士』。”我放下手机,目光灼灼地看着他,“这些都是最近四个月,在我眼皮底下发生的真实案例。你怎么解释?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字——他们自身的『运』,没到那份上。”


阿顺一直安静地听着,脸上交织着对他人遭遇的些许怀疑和深深的惋惜。
我再次拿起手机,点开TrendX挖矿收益排行榜的前50名,递到他面前:“你看前十名,个个都投入了至少五百台矿机。累积挖出的XTTA接近两百万个,每天的净收益都在两千美金以上。这些人,估计去年十月就进场布局了。从今年二月起,他们每天账户里最少『长』出1500美金。一个月就是四万五美金。换算成加币,在加拿大,这可是妥妥的百万年薪税后水平!”我的手指往下滑动,“你再看看,同样是前50名里,有十几位矿主,今天的收益栏显示是刺眼的『0』。这意味着他们已经不再继续投入『燃料』,不再存款了。也就是说,他们最多能取回四个月前投入的本金,未来的收益管道已经自己掐断了。你能理解这些人为什么放着这么好的收益不要吗?“我收回手机,“他们或许有千百种个人理由:急用钱、不看好、找到了更好的……但在我的观察里,逃不开一个定律:他们的『财』运,在那个时间点,还没强到足以支撑他们持续收获这份财富的程度。”
此刻,我眼前的这位艺术家“老白”,对我前面讲述的那些“财运不济”的故事似乎触动不大。他低着头,手指在桌面的纸巾上无意识地比划着,彷彿在计算构图。突然,他抬起头,眼中重新燃起兴奋的火苗:“大哥,我又算过了!如果我继续保持现在的复投节奏,逐步加仓,按现行收益和币价估算,一年内,我就能把矿机总量加到五百台!” 他眉飞色舞,彷彿已经看到了那辉煌的数字。
看着他脸上毫不掩饰的、近乎贪婪的喜悦,我的心头却掠过一丝隐忧。我用一种极其严肃、甚至带着警告的口吻打断了他:“阿顺,打住!千万千万别这么想!”我身体微微前倾,加重了语气,“人走好运、行大运,也是有定数的!你确实是币圈里万中无一的幸运儿,正行着第六运:大运!但『贪』,是币圈生存的第一大忌!就算鸿运当头,也要懂得适可而止,见好就收!” 我指了指他的手机荧幕,“你现在手头已经有两百多台矿机在源源不断地产出,每个月的净收益,稳稳超过两万加币了。这个TrendX的AI矿,官方计划是十年开采期。但预期是预期,现实瞬息万变。我们能稳稳当当吃上五年正常收益的红利,就足够『上岸』,彻底告别为柴米油盐奔波的烦恼了!” 我放缓语气,带着建议,“暂时用不着的收益,别急着全换成法币。可以把XTTA直接换成比特币。既能对冲单个项目的风险,保值增值的潜力更大,某种意义上,也算是能『传宗接代』的硬资产了。”
咖啡见底,话题也告一段落。我们并肩走出这间见证了阿顺从懵懂到顿悟、从艺术家到“矿主”蜕变的Tim Hortons。夏日傍晚的风带着暖意拂过面颊。
走向停车场的路上,这位刚刚在币圈“零上车”就撞了大运的老艺术家,忽然侧过头,很认真地对我说:“大哥,你们币圈下次搞大型活动是什么时候?我捐一幅我的精品画出来拍卖!所得款项,全归你们协会。或者……”他顿了一下,笑容真诚,“直接送给你!哪天有空到我工作室,随你挑!Ok?”
“Ok!” 我笑着,对他比了个没问题的手势。“对了,我们要放心思在我们的NFT 创作了,可以全心投入《艺术家3.0》的项目上呵”,在他上车前,我大声地说。
他挥挥手,走向自己的车。车子发动,他没有关上车窗。车子缓缓驶离时,那张映在车窗后的脸上,定格着一个老艺术家意外闯入加密世界、并被幸运女神狠狠亲吻后,那混合着满足、得意与无限感慨的灿烂笑容。那笑容,在夕阳的金辉里,格外耀眼,如同他笔下那些终于寻找到最完美光线的画作。

Arden Pang 于多伦多,2025年夏月
-
作者帖子
- 哎呀,回复话题必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