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新闻

中加首届中西诗歌创作研讨会在多伦多圆满举行

(《多伦多新闻网》消息)当夏日的阳光穿透云霄,映照在新时代俱乐部的窗棂上,一场灵魂与文字的盛宴悄然绽放——2025年7月27日下午,由中加国际文化艺术家联合会与中加国际文化艺术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加首届中西诗歌创作研讨会隆重举行。此乃诗与心的契约,中与西的对话,一次穿越语言与文明边界的艺术邀约。

本次研讨会由中加国际文化艺术家联合会会长、诗人刘思远与诗人星子安娜、茜茜公主、张怡共同主持。会议汇聚了十位加拿大本土诗人四十余位华人作家、诗人及文学艺术工作者,在诗意盎然的氛围中,共探“诗歌作为文化传承与融合的桥梁”之命题,品味东西方文学之异同,聆听多元文化交融的和声。

研讨会伊始,前多伦多桂冠诗人、作家莫里茨先生以其深邃的眼光回顾文化间的差异,并饱含情感地分享了他两次访问中国的见闻,以及诗歌与翻译之于文化连接的重要性。

紧随其后,密西沙加市首任桂冠诗人星子安娜带来她的多媒体原创诗作朗诵,伴随着马克·哈里的吉他和鸣,诗意流淌,情感如潮。诗人古土以“图像与声音:中西诗歌的比较与互鉴”为题,深入剖析古典与现代诗歌中图像与声音的表现力,为听众开启了一场感官与思想的双重旅程。

在思想的火花中,西方诗人代表一一登场,朗读作品,畅谈创作。Allan Briesmaster(诗人、编辑、出版人)、Bunny Iskov(安省诗人协会创办人)、Diana Manole(诗人、译者、讲师)、Patrick Connors(诗人、文化活动策划人)、Paul Edward Costa(密市第三任桂冠诗人)、Renee M. Sgroi(诗人、评论家)等,纷纷表达了对中西文化交流平台的肯定,认为本次研讨会不仅是文学盛事,更是心灵共振的舞台。

在汉语诗歌的回响中,医学博士姜尼提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中国古诗有韵律与吟诵之美,英文诗歌是否也具节奏之魂?”引发了全场热烈讨论。高级工程师、诗人湖边则从人性的共通性出发,探讨诗歌与本质情感之间的桥梁:“在艺术与诗歌面前,国别并非隔阂,人性自有共鸣。”

诗人秋叶、飞鸿、彧蛇从中英文视角,讲述如何让中国古典诗词焕发当代表达的光芒;青城子则将物质与精神在诗歌中的作用娓娓道来,提出值得深思的命题。此时,研讨厅里思想涌动,四十分钟的交流仿若刹那,但余音绕梁,令人意犹未尽。

更令人感动的是,在集体合影结束后,许多嘉宾仍依依不舍,意欲继续交流心声。包括音乐家、诗人张祥雨;在加从事教育三十年的Paul博士;加拿大高校文学社副会长王月祥;多伦多贵州同乡会会长、双快中文学校校长罗阳富等文化人,皆在诗意激荡中留下动人的回响。

在黄昏的余光中,其他诗歌爱好者接续登台。他们或朗诵,或歌唱,抑扬顿挫,深情并茂,为研讨会献上绚丽收尾。

诗,来自心灵;文,承载文明。此次研讨会,不仅是一场中西文化的对话,也是一场艺术灵魂的回响。它在诗的名义下,把不同的声音化作同一种情感;在艺术的交融中,筑起彼此理解与欣赏的桥梁。正如那句古老的格言:“诗者,天地之心声。”

当文字化作翅膀,跨越五千年中华底蕴,拥抱西方文明的星辰大海;当灵魂不再设限,文化也随之生长。愿这样的交汇,如春水润物,如星河长明,为世界带来更多理解、更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