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国指控北京搞政治渗透引国际哗然,美国终于发声了
随着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开始搅动“北京政治渗透”和“中国间谍”舆论,美国自然站出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并考虑协同出台应对举措。
在西方政客和学者眼中,中国对外军事扩张、外部直接投资、市场资源积累和重塑及改变国际秩序与准则的行为,都是对外影响力“渗透”的具体表现。这是西方长期以来的普遍认识。不过,在《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罗金(Josh Rogin)眼中,中国在文化或学术领域的渗透最晦暗,也最不容易被美国人所理解。
罗金是时刻洞察华府政治的专栏作家,尤其任何针对北京的风吹草动,他都能及时察觉到。此前特朗普通过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来加大对华贸易施压,就是罗金最早在特朗普11月访华前首先爆料。针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所担忧的“北京政治渗透”,罗金12月11日认为,北京战略就是为了切断西方国家对中国政府的批判性讨论,并在西方学界选择适合北京话语权的人。
美国国会及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CECC)将于12月13日举行听证会,专门就中国对美国的“渗透”进行听证,其中主要的话题包括中国政府如何通过对外宣传与渗透获取政治影响力、控制敏感话题的讨论、干涉西方多边机构、威胁和恐吓人权捍卫者以及对外国刊物和学术机构施行严格的审查制度等等。
该委员会主席、参议院共和党议员卢比奥(Marco Rubio,R-Fla.)甚至说,美国国会对俄罗斯干涉美国大选的讨论很多,但北京干预美国公共政策及基本自由权利的力度更广泛,超出了绝大多数人的预期。北京的这种“全面发力”不仅是为了宣传和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更是为了影响美国本土的美国人。
华府智库哈德逊研究所访问学者谭安(Glenn Tiffert)说,中国通过影响美国人传达信息比中国官员出面传达那些信息更有效。华府也要认识到,各美国研究机构正在转向中国,寻求资金支持。卢比奥认为,中国在美国推广孔子学院以及中国资助美国智库搞研究的做法都应得到审查。
罗金认为,北京对美国智库、学府、政客以及商界都在施加影响。中国的这番发力,美国的应对明显不力,也不够及时。在北京眼中,西方民主世界正处于“弱势”,而特朗普上台后不注重推崇价值观也让北京更加自信或有恃无恐。尤其是习近平执政以来,北京开始将中国模式、中国方案推介给其他国家,并努力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建设。
其实,美国的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任何一个国家都非常重视海外影响力的构建,美国对亚洲的价值观外交、军事部署和文化软实力宣传,其实也是一种“渗透”。但美国担心的不是这种渗透本身,毕竟这种担忧短期内不可能消除,而是背后所反映出的东西方之间实力转移,以及中国提升全球影响力方面拥有的工具之多,让美国等其他国家缺乏安全与自信感。
文章来源: 多维 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