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闻

G7再度点名中国市场扭曲与地缘行为 中方严厉反驳“抹黑指责”

(《多伦多新闻网》据《加拿大和世界报道》2025年6月18日综合报道)在加拿大艾伯塔省卡纳纳斯基斯(Kananaskis, Alberta)举行的七国集团(G7)领导人峰会6月17日落幕,会后发布的主席总结中,多次点名中国,对其市场行为及地区安全政策表达“严重关切”,并呼吁加强全球供应链韧性、确保地缘稳定。中国外交部则迅速作出严正回应,批评G7操弄涉华议题,干涉中国内政,呼吁有关方面摒弃冷战思维。

据《路透社》(Reuters, 2025年6月17日)、《日本经济新闻》(Nikkei Asia, 2025年6月17日)与《德国之声》(Deutsche Welle, 2025年6月18日)等多家媒体报道,本次G7峰会在多项议题上锁定中国。主席总结强调,成员国一致认为当前全球经济秩序受到“非市场政策和做法”的侵蚀,文件明确指出“中国的市场扭曲和产能过剩破坏了公平竞争,影响全球产业链与供应链的稳定”。

G7表示将“去风险化”而非“脱钩”,通过强化关键产业自主性、减少对单一国家的依赖来提升经济安全。会议同时支持由加拿大发起的“关键矿产生产联盟”(Critical Minerals Production Alliance),意图联合“可信赖伙伴”保障半导体、清洁能源、军工产业等战略资源供应。

在安全层面,G7各国重申对“台海和平与稳定”的高度关切,直指中国在东中国海与南中国海的“破坏稳定行为”,强调国际社会应共同维护自由航行权与规则基础秩序。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更在会议期间表示,不排除将中国未来纳入G7可能性,引发媒体热议。

图片来源网络。

 

中方强烈反击G7“干涉中国内政、歪曲事实”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6月18日在北京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G7峰会“刻意炒作涉华议题”,在台湾、南海、东海等问题上“说三道四”,对中国经济模式和外交战略进行“污蔑抹黑”。

“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调是没有根据的。” 郭嘉昆指出,中国制造能力的增强是技术进步和全球市场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恰恰是一些G7国家限制正常贸易、推行保护主义,才是全球市场真正的扭曲力量。”

在涉台议题上,郭嘉昆强调,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当前破坏台海和平稳定的最大风险,来自‘台独’分裂活动与外部势力纵容干涉。”他敦促G7国家“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停止错误言论与举动。”

此外,《环球时报》(2025年6月18日社评)指出,G7将中国定位为“威胁”的同时,却对美欧在乌克兰、巴尔干半岛等地区的行动避而不谈,体现“西方双重标准”,是“冷战残余思维的复辟”。

台湾感谢G7力挺 称“台海已成全球共识焦点”

同日,台湾外长林佳龙召开记者会,感谢七国集团“第三度在高层声明中强调台海和平”,称这代表“台海安全已成为国际共识的一部分”。他还表示,台湾将与美、日、欧盟等民主伙伴密切合作,共同“守护印太地区的自由与稳定”。

对此,中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言人马晓光回应表示,“民进党当局炒作所谓‘国际支持’,不过是自欺欺人。”他指出,国际社会主流仍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不容民进党借机推动“渐进台独”。

G7对华立场趋一致 专家呼吁“警惕围堵风险”

据《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 2025年6月18日)分析指出,尽管G7国家在处理对华关系上存在不同立场,但本次峰会显示“美、日、欧三方逐步趋同”,尤其在技术、能源、地缘等方面意图形成抗衡机制。

法国《世界报》(Le Monde)评论指出,欧洲国家虽愿与中国维持经济合作,但在安全问题上“受美方影响日深”。德国国际与安全事务研究所(SWP)研究员梅克尔斯(Jörg Meckels)提醒,G7若持续推动对华去风险化,不排除引发北京更强烈的对抗措施,最终“损害全球稳定与复苏”。

新闻简评:本次G7峰会继续强化对华统一立场,显示西方主要经济体对地缘格局调整的担忧正在上升。而中国方面的迅速回应,显示其对“外部标签化”高度敏感。在未来中西方关系中,“经济依存”与“地缘对抗”的双轨趋势,或将长期并存。